星期六, 8月 02, 2008

榮格解夢書

本來我都以為這本"博客來書籍館>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是榮格先生寫的,借了回來一看才知道自己太大意,原來是"詹姆斯.霍爾博士"所寫的榮格學派解夢書。


其實睇之前都估,解夢其實無定論,睇完得出的結論亦一樣。例如春夢有時可以解作結合,可以解作是性格上的結合,亦可以是真正的春夢。。。不過大家不要失望,這本書都有教我們一般解夢要知的事情。


包括:-
  • 自我
  • 本我
  • 原型形象
  • 個人意識
  • 個人潛意識
  • 客體心靈
  • 集體意識
  • 情結
還有解萬要小心的事情,包括:-
  • 解夢時要take care個人脈絡
  • 移情作用
  • 反移情作用(先不要問是什麼,因為看完我還有少少一頭霧水。。。唔。。。以我的理解,是解夢師跟案主的關係影響到解夢的事情。)
榮格學派一般視夢為補償,不要誤會,不是金錢上,是心靈上的補償。在解夢當中見到的人和事,意思不一定是表面上的那個人,或那件事,很有可能只是意思/方向,亦有可能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例如:-
  • 房子通常代表了心靈的形象
  • 汽車似乎代表了自我結構,或代表自我從事各種活動的方式
  • 死亡可解作轉化

最後我想講的就是作者對精神官能症的看法,我節錄其中兩頁如下:-

精神官能症就是心靈跟自己作對。其實心靈內各個部分的存在,例如自我和陰影,意味著這些部分的運作未必恊調一致。夢會對心理運作的所有狀態進行補償,對日常生活是補償個體化歷程的不足之處,對精神病是設法產生穩定的自我,對精神官能症則是積極把病人的自我帶出精神官能症的偏僻小路或死巷,走上個體化的康莊大道。個體化會一直進行,不管心靈處於何種狀能,有意識或無意識;不過,當自我有自覺並有心去觀察心靈的運作,以負責任的能度和行動參與心靈整體的演化時,個體化就會全速前進。

生命真正任務是躲不掉的,人不是直截了當去面對,就是要迂迴地去面對替代性問題。精神官能症的徵狀往往就是替代物,替代因為恐懼而避開的直接生命經驗。缺乏正常的自信心會導致慢性焦慮這個精神官能性症狀,因而一般說來並不可怕的情境也會變得很可怕。

精神官能症的一大特色是,表面上看來,似乎頗能適應外在世界。他們通常能把基本的生活處理妥當,代價卻是精神壓力大得不得了,就某方面來說,精神官能症所耗費的心力,比起單單和周遭的人起衝突要花的力氣大多了,精神官能症需要更精密的心理結構,它會把衝突內化,啟動心靈內在的情結結構,使自我隔絕在原來的衝突之外,但又製造出看似沒什麼意義的替代性衝突,直到接受分折才發現其中大有文章。

精神官能症的自我大體上己經穩定下來,而且結構良好,只是自我所認同的是護衛自我,不讓自我更進一步地直接參與個體化的自我形象。有時候,這是為了留住一段美好的過去,而自我因為緊抓著過去的快樂。多少變得固著。固著的發生,也可能因為過去受了嚴重的創傷,所以,自我不是設法讓過去創傷情境再度上演以去化解它,就是在目前對過去所受的創傷進行補償。不管是哪一種情形,目前都被為了補償過去而運作的心理動力犧牲了。倘若這樣的選擇能被意識到,那麼便不會有問題。個體會察覺這個錯誤,並放棄精神官能症式的努力,或是採取別種做法,以盡力去化解它。然而,如果這選擇不被意識到,這麼一來,自我所經歷到的,會是自己古怪而病能地讓事件重演。在心靈深處,這是自我所做的決定,只是這個決定和目前主要的自我形象脫節了。

本我會持續一輩子地對自我施加壓力,不但要它面對現實,而且要它參與個體化歷程。不管自我願不願意,本我都會照辦不誤。不過,潛意識對付不情願的自我所做的補償(夢靨,意外,身體症狀等等),通常比對有自覺且盡全力參與個體化歷程的自我所做的補償,還要更激烈。

那麼,夢可以幫上什麼忙?

對夢有所理解,我們會發現自我的重複性模式,從這些模式裡,往往可以看見錯誤反覆地以不同方式出現。只要看清楚這些衝突,就可能以一種負責任的方式棌取更直接的行動。夢的發生,主要是為了使心靈成為一整體,其次才是和自我的任何能度或立場形成對比。看見夢所做出的努力。清醒自我才能為自己定位,願意的話,去參與更深刻的歷程。這倒不是說,清醒自我可以輕易地逆轉生活的軌道,以符合夢的方式,好似夢去執行明確的補償,發揮它在健康心靈裡的自然功能。

夢若呈現自我被迫去面對威脅性情境,尤其意指夢者有精神官能性的發展遲緩。舉例來說,夢中具威脅性的人物,逼近夢境自我時反而變得比較不可怕,這種夢意味著自我面對心靈尚未整合的內容時,仍有過多的恐懼。在這個自我發展的階段,英雄式奮鬥的原型意象特別能發揮作用,因為不成熟的自我不去面對恐懼或具潛在威脅的情境,是不會成熟的。神話或民間故事裡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敘說這種蛻變。童話故事裡面是蘊藏了形形色色的這一類自我發展模式,對於出現受難情節的夢其意義的擴展,幫助很大。童話故事也呈現出,男人與女人的自我發展模式非常多元。故事裡通常都會出現可怕,退化性的勢力需要被征服(例如龍),或出現狠心或怠惰的父母形象(老國王或善妒的後母等等)。此外,故事也會出現幫手,常常是會說話的動物,牠懂的生活智慧比自我還多。會說話的動物幫手的母題,指出了潛意識已準傋好要幫助自我完成任務;這類的夢尤其是預後的好兆頭。

童話故事母題的多元性提醒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不成熟的自我蛻變成長,不是全都要經歷英雄式的奮鬥才行;有些童話故事裡的自我對什麼事都一竅不通,必須等待外界救援。臨床上來說,這種狀況需要分折師或治療團體扮演更為積極的支持性角色,在病人的自我能自行踏出獨立的第一步之前,給予更多的包容與呵護。

沒有留言: